塔式吊車怎麼長高的? / How grow for tower crane be higher?
我做這個工作的原因是因為總是可以看到絕佳的視野,這張照片拍攝於林口…
在我入行之前,我對於塔式吊車的了解一直是半知半解,
其中有一個問題更是讓我好奇,那就是這吊車到底是怎麼隨著建築物的升高而長高的?
這也是我入行以來被人問過最多最頻繁的問題之一了,我之前也很好奇這個問題。
想知道答案的我,只能透過網路上找答案來解惑,
不過文章畢竟是文章,自己動手參與的感覺還是有所不同。
我身處的高度大約有75公尺左右(約250英呎),其實往下看還滿爽的…
雖然這一篇文章不是遊記,不過就是這樣啦…
至於吊車怎麼長高呢?以下來做個介紹。
網路上有個影片是有關於這台吊車的作業流程…按我看影片
高空作業的工人們正在把叉銷解鎖敲下,等待敲下後即可利用爬升節的液壓千斤頂爬升。
整個升高作業就是靠一個叫做爬升節的東西
爬升節就是類似一種外掛的桁架,上面有一對液壓千斤頂的設備,共兩層
外掛在於一般桁架的外側,設計上是可以"卡在"桁架上某幾個支撐點做於爬升的用途。
簡單來講就是把整台吊車的荷重從內桁架移到整個爬升架上面,
然後爬升架整個重量轉移到延伸端塔節上面,支撐整台上面的吊車。
撐上去之後空段落再拿桁架來塞,之後再把爬升節放鬆轉移荷重到新塔節,
重覆這段過程,於是就會一直長高了。
(其實用文字很難形容…@@a)
正在把塔節吊上來預備掛載囉,好高好高呀!
拍攝這些照片的同時,也是作業的同時,
其實這種情況下拍攝還滿吃力的,
因為整台吊車一直在搖啊!!
再加上風大,我自己也很怕手機一滑就這樣子跟我 Say good bye 了…
把要塞的塔節先掛在這個預備架上,等到千斤頂完成撐高後就可以掛進來固定了。
塔節開始脫離囉,可以看到中上的地方已經脫離約十公分了。
升高的過程,千斤頂正在頂高,然後作業人員努力工作中。
開始撐高啦,可以看見垂直梯已經分離好一大半了,這個空間等等就是拿來塞新塔節的。
中間那個橫桿其實是一個滑軌,塔節已經在掛在外面(圖下部),仔細看看
因為照片這樣照其實看起來有點混亂,看起感覺好像某種幾何圖形的藝術照一樣。
當高度到達安裝高度的時候,這時候把塔節輕輕的往內拉就可以滑進來,
然後再把整個千斤頂降低一點點,對到叉銷洞之後就可以開始固定程序了。
新塔節移進來囉。
其實這個工作說真的是滿吃力的一種行業,
在爬升的同時施工人員與司機也需要高度配合
除了要注意配重之外,整個的作業流程要順暢度也很重要。(因為真的挺危險的)
人在高處,腳踩的地方也不多,身體又受到限制而彎來彎去,
彎來彎去的同時還得要把事情做好還要保持平衡,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極限運動吧?
不過作業的時候可以看到在大樓頂端的其他行業的工作人員一直往這邊看,
好像在看表演一般,我還滿享受這種感覺的,呵呵。
千斤頂的近照,很難想像這一隻銀色的棒子支撐著上面整台機器的重量。
這工作就是這樣鑽來鑽去,爬來爬去,這張照片是我本人,同事拍的。
每個行業都有辛酸苦辣,如何忙裡偷閒製造輕鬆的氣氛也是一門課題,哈哈。
這是我忙裡偷閒的一刻,我正在用鋼筋當作彈弓在玩投石遊戲。
結果這張被同事拍下來傳到公司的聊天群組裡面,害我被酸幾歲了還在玩。
(不過圖片中另外兩個同事在前一秒也很開心的在比誰彈的遠啊!我中招了~)
不過上了空中,有了高度,每個人都是神經繃著,不能開玩笑
畢竟這是高風險的一個工作,稍有不慎,是會遺憾終身的。
積極取材(拍照)中,我這張也是同事拍下來的。
我已經把照片盡量照出來了啊啊啊!可是很多角度還是不好拍…@@
最後,
我希望我還能繼續保持下去,探索這個我完全不知道的行業。
在這個行業我要學習的還有太多太多,因為真的很多事情都還不知道
工作非常的忙碌,回到家之後也沒有什麼時間可以多做些休閒…
回到家洗完澡之後可能跟朋友出門聊個天,做些小活動之外,也沒有多餘的體力了。
而且這兩個禮拜以來不知道為什麼,
似乎是最近運動量太少(其實每天爬來爬去我認為很足夠啊…)
就算身體非常非常的累,晚上睡覺品質卻是差到可以,四、五點就醒來爬起床了
今天更是誇張,昨晚累了一天,我晚上十一點將近十二點睡覺,
卻凌晨三點半起來之後翻來翻去就是睡不著…這問題真的讓我很困擾啊…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謝謝。
刪除